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执法管护工作,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小时巡航护渔详情将带您去了解近年来的一些变化,来看看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局长包志勇是怎么说的吧。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
“这几年,我们的执法装备情况有了不小的变化,抗风能力强速度快的新巡逻艇下水、全地形车的投用、移动警用执法仪的配备……这些执法管护设备不同程度强化了我们的执法保护能力,提升了对湖区资源管理保护的效能,基本实现了24小时巡航护渔‘不打烊’。我们保护好呼伦湖的信心更强、干劲更大了。”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局长包志勇高兴地对记者说。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执法管护工作实际出发,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和后勤保障能力,强化资源保护力度。据呼伦湖管护人员介绍,呼伦湖周长为200余公里,早期的柴油艇巡湖一次最少需要一天半,且抗风能力差,天气条件不佳时,根本无法出航,每个明水期(即当年5月湖水解冻至11月湖水封冻)最多能跑800多公里。更新了执法巡逻艇等设备后,巡湖速度加快一倍、安全性也大大提升,从今年5月开湖至今,就已经累计巡逻航行15800余公里。同时,开展各类陆地执法巡查289次,巡护里程76000余公里。
除巡逻艇,覆盖呼伦湖保护区全境的视频监控系统与数字化平台也让管护人员拥有了“千里眼”,通过监控系统,管护人员可以及时掌握保护区动态,做好与水陆巡护衔接配合,对水面巡护艇和陆地巡逻力量进行精准的方位指挥,加强各方人员积极沟通,相互配合巡护工作,建立联合巡护的工作机制,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及时保护的同时,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资源管理队伍的快速处置能力。
此外,船坞和执法码头的使用确保了执法船艇的快速出航、维修保养。船坞投入使用后出勤率已提升一倍以上。新建成的执法码头解决了原渔港码头航道的航宽和航深不足,出航速度慢、危险性大等问题,现在执法船艇在新码头出航时间比以往平均缩短了40分钟以上且安全性也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