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光秃的山体,粉尘弥漫的天空……这是过去人们对矿区的印象。然而,如今的呼伦贝尔矿区,却处处让人感受到绿色矿山建设带来的惊喜:
2019年,东明露天矿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在寒区草原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迈出先行先试的一步。
华能伊敏露天矿利用“煤电一体化”生产优势,通过对绿色采矿工艺的应用和探索土壤改良等复垦绿化技术措施,实现了煤、电、水、灰、土高效循环利用,逐步建立适应呼伦贝尔地区草原生态恢复的“伊敏模式”。
这些变化,正是我市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各项工作。
矿山披绿满目春!我市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高位推动
聚起上下同心攻坚力
在绿色矿山建设中,我市督促矿山企业加快绿色环保技术工艺设备升级,牢牢把握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安全矿山、和谐矿山的深刻内涵,带动全市矿业发展步入绿色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
全市构建了完整的绿色矿山规划建设体系,先后印发了《呼伦贝尔市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市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和《呼伦贝尔市中西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并多次实地观摩绿色矿山企业,召开座谈交流、现场会等推进绿色矿山发展。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纳入旗市区政府年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提高各旗市区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对绿色矿山的认识,调动矿山企业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创建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扎实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05亿元,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5.24平方公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修复。
生态修复
“生态短板”变“生态样板”
扎赉诺尔露天矿曾因多年开采形成一道“生态伤疤”。资源的开发不能“用完即弃”,生态的欠账不能“代际相传”,站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时间节点上,百年老矿开启了生态转型之路。
建设绿色矿山,生态恢复和持续改善是重要前提。华能扎赉诺尔煤业公司严格对标国家环保政策,通过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实现了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经过9年的复垦绿化,扎煤公司露天矿种植樟子松、云杉等17类树木近67.2万株,植被恢复总面积达805万平方米。随着复垦绿化区域的逐年扩大,露天矿区域内生态环境及气候不断改善。
在绿色矿山创建中,该公司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法律与制度,加大矿山安全和环保设施投入,高标准建设安全环保设施,在依法办矿、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和矿区和谐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把露天矿建成5A级国家风景区。 “十三五”期间,扎煤公司灵露煤矿正式列入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
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以来,一条条“生态型、环保型、安全型、数字化”的绿色矿山产业生态链初步形成。
转型蝶变
“绿色矿山”变“金山银山”
国家能源集团雁宝能源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坚持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生态与企业发展并行,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矿区增绿添彩。
该公司重点加强宝日希勒露天矿矿山文化公园建设和扎尼河露天矿种子资源库建设。抓好“双碳”目标落地是企业绿色矿山建设中一直追求的方向,更是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切实行动。近年来,该公司3座生产矿山生态建设已累计投资4.05亿元。
在环境治理方面,该公司持续优化露天矿采场设计,加大生产环节节能、降耗、减排力度,还在破碎站与装车站之间的输煤皮带走廊两侧种草植树,打造绿色景观的生态长廊,形成了从采剥、破碎、运输、存储、装车、工程建设全系统覆盖的环保体系。
科技引领
绿色成为矿山永久底色
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
华能伊敏露天矿利用“煤电一体化”生产优势,通过对绿色采矿工艺的应用和探索土壤改良等复垦绿化技术措施,实现了煤、电、水、灰、土的高效循环利用,逐步建立了适应呼伦贝尔地区草原生态恢复的伊敏模式。
神宝能源开展57项科技创新项目,打造国内首个极寒工况5G+无人驾驶矿用自卸卡车成套编组运行的创新示范项目,推动神宝能源向着自动化矿山、数字矿山、智能矿山、智慧矿山、无人矿山方向发展。
呼伦贝尔东明有限责任公司东明露天矿以草原休闲生态矿山公园为载体,以草原生态保护、农牧产品培育、工业生产观光、基地科普教育等为特色,打造出集“工矿民俗驿站、绿色矿山生产新高地、都市休闲目的地、冰雪娱乐新天地、矿地协同发展样板地”为一体的“一站四地”草原矿山生态体验新模式。
如今,绿色已成为呼伦贝尔矿山最鲜明的底色。我市绿色矿山实现了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形成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