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北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森林面积3.92亿亩,草原面积11.38亿亩,它让未曾涉足的人心驰神往,也让每一个到访过的人念念不忘,这里就是内蒙古!那么内蒙古最美的流行色你知道是什么色吗?
内蒙古最美的流行色你知道是是什么色吗?
微风吹,碧草摆动弄新潮,呼麦起,野草生香沁心脾。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山峦逶迤、林海连绵、河流密布,是一个心神向往的童话世界。全面禁伐后,伐木号子和锯木声不再轰鸣,从砍树到护树,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既守护绿水青山,又创造金山银山。
8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首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成果发布,该评估以2018年为核算基准年,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每年6160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为5298.82亿元,湿地生态系统为860.92亿元......森林+湿地=每年6160亿元!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内蒙古一张亮丽名片,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密林深处,一汪清洌的山泉,无声无息地从石缝间涌出,汇聚成小小的水面......经黑龙江江源确定项目专家组确认,这就是黑龙江在中国侧的源头。
林海茫茫,碧波荡漾,茂密的森林与辽阔的草原,水乳交融。内蒙古东部是全区最为湿润的地方,充沛的河水造就了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额尔古纳湿地,中国水草最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几十年来,内蒙古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草原,实施中国规模最大的草原保护工程,全区生态环境显著好转,在祖国正北方,构建起一道天然生态屏障。
截至目前:内蒙古共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盟市、旗县级保护区93个,国家森林公园43个,国家湿地公园49个,世界地质公园3个,国家地质公园8个。
两岸百鸟啼鸣,湖中锦鳞游泳。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是内蒙古三大淡水湖,它们像“旱腰带”上的一泓泓清流,为人类提供着必需的“营养”“一湖两海”生态综合治理,改善的不仅仅是水质,更是一场生态伦理的重新破题,让每一条河都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如今,日渐丰盈的“草原明珠”正在焕发出奕奕光彩。
空气越来越好不只是感觉,2020年1—11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90.5%,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仰头见蓝正在成为幸福的底色。
诗和远方,正在由梦境逐步变为现实。从寸草不生、毫无生机的茫茫沙海,到郁郁葱葱充满活力的满目绿洲,这是一株株柳条的奋斗史,更是每一位沙地牧民的生态梦。
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地,昔日风沙肆虐、生态脆弱,1978年,中国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毛乌素沙地成为主战场之一,几代治沙人不懈接力,数百万亩流动沙地披上绿装,“沙漠之城”变身“大漠绿洲”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放眼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绿色正在不断积蓄、拓展。在这里,生态建设以每年超过10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实现持续双增长。在这里,10.3亿亩可利用草原得到有效保护,种草保留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全区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在这里,湿地面积恢复近300平方公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2.6%,“一湖两海”生态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在这里,已建成绿色矿山375家,沙尘暴次数大大减少,大气质量持续稳中见好。草原复绿、湖海变清、荒漠减少、森林扩容、天空湛蓝......绿色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大。
绿色,浸染到哪里,哪里就是一抹苍翠;流淌到哪里,哪里就是一泓碧水;绵延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座青山。如今,行走在内蒙古的乡间田野,一座座山、一道道梁、一条条沟,弯弯曲曲、翠绿苍劲;一块块田、一汪汪水、一幢幢屋,充满生机 绿意盎然。
绿色草原,梦想驰骋,作为祖国边疆一道亮丽风景线,在逐绿征程上,内蒙古各族儿女守望相助,继续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祖国北疆筑起一道生态安全屏障。